
矩陣法初始階段采用傳統的對稱矩陣,實際上是乘積法的改良。引人模糊概念,先由各基本因素情況分別一評估事故可能性和后果嚴重度的等級,再根據矩陣確定運行風險等級。矩陣以橫坐標表示后果嚴重度,分為5個等級,其中I表示事故后果輕微,v表示事故后果嚴重?v坐標表示事故可能性,也分為5個等級,其中I表示事故可能性小,v表示事故可能性大。
矩陣中數值代表運行風險的大小。依據傳統的對稱矩陣(圖1),管段運行風險的判別分級如下:1-3為輕微,4-9為一般,10-19為較大,20以上為極大。
清新陽光青島水泥管公司小編認為,根據風險管理的最新進展,應加重對后果嚴重度的考慮,降低事故可能性對風險等級的影響。美國石油學會《基于風險的檢驗規范》(API581),將矩陣修訂為非對稱性的(圖2)[飛圖2中A區為輕微風險區,B區為一般風險區,c區為較大風險區,0區為極大風險區。
在管道評價時,將評定所得的事故可能性與事故后果在矩陣上作點,該點落在哪個區就表明管道的風險為哪一等級。
風險矩陣是非對稱的,譬如事故可能性為11,后果嚴重度為皿時,按圖2風險等級為一般,需保持正常維修;但事故可能性為III,后果嚴重度為11時,風險等級為輕微,可適當減少巡查頻度,發現防腐層破損也無須安排開挖維修,待日后進行接線碰口等開挖時再順便處理,以減少城管賠償。
與傳統的對稱矩陣相比,風險判斷結果有明顯差別。譬如事故可能性為m,后果嚴重度為V時,按照圖1對稱矩陣等級為較大,僅需將之列入整改計劃z而按圖2風險等級為極大,需盡快安排整改。